精彩小说尽在静书斋列诺!手机版

静书斋列诺 > 军事历史 > 三国时期的战略布局

三国时期的战略布局

单身猫 著

军事历史连载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单身猫的《三国时期的战略布局》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光和六年的春比往年来得更潦草涿郡郊外的破庙连最后一片能挡雨的瓦都被昨夜的狂风卷张角裹着件打了三补丁的粗布袍蹲在供桌前的泥地对着面前“伏羲算卦摊”的木牌子唉声叹供桌上摆着三枚磨得发亮的铜一碗快干成泥的小米还有半块昨天从村里王二家讨来的杂粮饼——这饼还是王二家狗剩吃剩边缘沾着几根狗张角用手指捻掉狗咬了一小口干得剌嗓他咳了两抬头看向破庙门从清晨...

主角:张角,张宝   更新:2025-11-06 16:40:5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光和六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更潦草些。

涿郡郊外的破庙连最后一片能挡雨的瓦都被昨夜的狂风卷走,张角裹着件打了三补丁的粗布袍子,蹲在供桌前的泥地上,对着面前“伏羲算卦摊”的木牌子唉声叹气。

供桌上摆着三枚磨得发亮的铜钱,一碗快干成泥的小米粥,还有半块昨天从村里王二家讨来的杂粮饼——这饼还是王二家狗剩吃剩的,边缘沾着几根狗毛。

张角用手指捻掉狗毛,咬了一小口饼,干得剌嗓子,他咳了两声,抬头看向破庙门口。

从清晨到晌午,路过破庙的村民没有十个也有八个,要么扛着锄头急匆匆往地里赶,要么挎着篮子去镇上赶集,连个停脚问卦的都没有。

倒是有个挑着担子卖糖葫芦的货郎,在庙门口歇脚时,还探头进来瞅了瞅,笑着说:“张道长,您这卦摊再摆下去,怕是要跟这破庙一起塌喽!”

张角没好气地瞪了货郎一眼:“懂什么!

我这是伏羲传下来的正经算卦术,能断吉凶、卜祸福,岂是你那甜腻腻的糖葫芦能比的?”

货郎挑着担子就走,留下一句:“可您这卦一文钱一次,也没人来算啊!

隔壁村李半仙卖符水,三文钱一碗,排队的人能从村头排到村尾呢!”

“符水?”

张角心里“咯噔”一下。

他早听说过李半仙靠卖符水赚钱的事,据说那符水就是用草木灰泡的水,再撒点香灰,装在陶碗里,号称“能治百病、保平安”。

当时他还嗤之以鼻,觉得村民愚昧,没想到现在人家生意这么好。

正琢磨着,庙门口进来两个扛着柴刀的村民,一胖一瘦,胖的叫刘三,瘦的叫赵西,都是附近村里的农户。

两人一进庙就首奔供桌旁的角落,从怀里掏出个陶碗,小心翼翼地从腰间的布袋子里倒出些灰褐色的水,你一口我一口地喝起来,喝完还咂咂嘴,满脸满足。

张角看得眼热,凑过去问:“刘三哥、赵西哥,你们这喝的是啥?

看你们喝得挺香啊。”

刘三抹了抹嘴,得意地晃了晃布袋子:“这是李半仙的符水!

三文钱一碗,喝了能保地里的庄稼不生虫,还能治头疼脑热,值!”

赵西也跟着点头:“可不是嘛!

昨天我家娃子夜里哭,我给他喝了小半碗,今天一早就不哭了,比吃药还管用!”

张角皱着眉:“那符水……不就是草木灰泡水吗?

哪有这么神?”

刘三立马瞪了他一眼:“张道长,您可别瞎说!

李半仙说了,那符水里有神仙的灵气,您没喝过,不懂!

再说了,花三文钱求个心安,总比花一文钱算卦强——您那卦算得再准,也不能让庄稼长快些不是?”

赵西也附和:“就是!

上次我找您算卦,您说我这月能赚大钱,结果我家鸡丢了三只,赔了不少钱!

还是符水实在!”

张角被噎得说不出话,看着两人喝完符水,揣着空布袋子高高兴兴地走了,心里像被猫抓似的。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供桌上的铜钱——从昨天到现在,只赚了两文钱,还是个老太太算孙子能不能娶上媳妇给的。

再想想李半仙的符水,三文钱一碗,一天卖个百八十碗,那就是三西百文钱,一个月下来,不得有两吊钱?

两吊钱啊!

张角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他摸了摸怀里的杂粮饼,又看了看破庙漏雨的屋顶,突然一拍大腿:“娘的!

算卦不如卖符水,我也干!”

说干就干,张角当天下午就锁了卦摊,揣着仅有的两文钱,往邻村找他两个弟弟——张宝和张梁。

张宝在村里给人做木工,手艺不怎么样,经常把桌子腿做得一长一短;张梁更不济,跟着个货郎学吆喝,结果学了半年,还是只会喊“卖糖葫芦嘞”,连货郎卖的其他东西都记不住。

张角找到张宝时,张宝正在给村里周大户做板凳,板凳腿己经锯得一个高一个低,周大户在旁边骂骂咧咧。

张角一把拉过张宝,不管周大户的抱怨,拽着他就往村外跑,路上又撞见正蹲在路边啃红薯的张梁,三人找了个没人的土坡,张角把卖符水的想法一说,张宝和张梁眼睛都亮了。

“哥,你是说,用草木灰泡水,装成符水卖,三文钱一碗?”

张宝手里还攥着半截木工刨子,激动得刨子都差点掉地上。

张梁也咽下嘴里的红薯,含糊地说:“那……那咱们是不是就能天天吃白面馒头了?”

张角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又捡了根树枝,在纸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计划”:“第一步,找材料。

草木灰谁家都有,不用花钱;香灰咱们去破庙里刮点,供桌上有的是;然后找几个陶碗,最好是看起来旧一点的,显得有仙气。

第二步,装神弄鬼。

我穿道袍,你们俩穿粗布衣服当帮手,我念几句听不懂的咒语,你们就喊‘神仙显灵了’,把气氛搞起来。

第三步,定价三文钱一碗,不还价,但是可以说‘买三送一’,吸引村民多买。”

张宝挠了挠头:“哥,那咒语咱们也不会啊!”

张角拍了拍胸脯:“这简单!

我以前听老道士念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咱们就念这个,再加点听不懂的词,比如‘嘛咪嘛咪哄’,村民也听不出来!”

张梁又问:“那……那要是有人喝了不管用,来找咱们算账咋办?”

张角想了想,说:“那就说他心不诚!

心诚则灵,心不诚喝了也没用,到时候他还得怪自己,不会怪咱们!”

三人一拍即合,当天就开始准备。

张宝从家里偷了三个陶碗,碗沿还沾着没洗干净的米汤;张梁去破庙里刮了满满一布袋子香灰,回来的时候脸上还沾着不少,像长了白胡子;张角则翻出压箱底的道袍——那道袍还是他年轻时从一个死道士身上扒下来的,又脏又破,袖口还破了个大洞,他找了块红布缝上,勉强看起来像那么回事。

第二天一早,三人就在涿郡最大的集市口找了个角落,摆了个小摊。

张角穿上道袍,盘腿坐在地上,面前摆着三个陶碗,碗里装着昨晚用草木灰和香灰泡的水,黑乎乎的,还飘着几根草屑。

张宝和张梁站在旁边,手里各拿着一根树枝,假装是“法器”。

刚开始,没人过来。

路过的村民要么好奇地瞅两眼,要么绕着走。

张角有点着急,清了清嗓子,开始念咒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嘛咪嘛咪哄!

符水显灵,保你平安!

三文钱一碗,喝了不生病!”

张宝和张梁也跟着喊:“快来看啊!

神仙符水!

喝了能治百病!”

喊了半天,还是没人来。

张角正琢磨着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就看见一个老太太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过来。

老太太姓王,是附近村里的,之前找张角算过卦,算她儿子能不能平安从外地回来。

王老太太凑过来看了看陶碗里的水,皱着眉问:“张道长,您这不是算卦了?

怎么改卖水了?”

张角赶紧站起来,脸上堆着笑:“王大娘,这不是普通的水,这是我求来的神仙符水!

您上次找我算卦,我算您儿子能平安回来,现在您喝了这符水,不仅您儿子能平安,您自己也能健健康康,多活十年!”

王老太太有点心动,又问:“这水……多少钱一碗啊?”

“三文钱!”

张角说,“不贵,就三文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喝了还能保平安!”

王老太太犹豫了半天,从怀里掏出三文钱,递给张角:“那……那给我来一碗吧,我试试。”

张角赶紧端起一碗符水,递给王老太太,还特意念了句咒语:“喝了这碗水,病痛全消退!”

王老太太接过碗,闭着眼睛喝了一口,刚咽下去,就皱起了眉头:“这水……怎么有点咸啊?

还有点土腥味?”

张角心里一慌,赶紧说:“王大娘,这是神仙的味道!

神仙的符水都是这样的,土腥味是仙气,咸是因为神仙显灵,流了眼泪在里面!”

旁边的张宝也跟着附和:“对!

我昨天看见神仙了,就在破庙里,还跟我说话呢!”

张梁也说:“是……是啊!

神仙还说,喝了符水,能……能长命百岁!”

王老太太半信半疑,又喝了一口,这次没说话,喝完把碗还给张角,拄着拐杖走了。

走了没几步,突然停下来,回头对张角说:“张道长,我好像觉得头不晕了!

这符水还真管用!”

张角心里乐开了花,赶紧喊:“大家快来看啊!

王大娘喝了符水,头不晕了!

神仙显灵了!”

这下,周围的村民都围了过来。

有个年轻媳妇,家里孩子总咳嗽,问张角:“道长,这符水喝了能治孩子咳嗽不?”

张角拍着胸脯说:“肯定能!

孩子喝了,当天就不咳嗽!”

年轻媳妇赶紧掏出三文钱,买了一碗符水。

接着,又有个老头,说自己腰腿疼,也买了一碗。

不到一个时辰,三碗符水就卖完了,张角赚了九文钱。

三人高兴得不行,中午还凑钱买了三个白面馒头,坐在集市口吃。

张角一边吃,一边说:“咱们这副业算成了!

以后每天都来卖,争取一个月赚两吊钱!”

张宝和张梁连连点头,馒头吃得满嘴是渣。

接下来的日子,三人每天都去集市卖符水。

张角的咒语越念越熟练,还加了不少新花样,比如假装“神仙附体”,浑身发抖,嘴里胡言乱语;张宝则负责“现场演示”,说自己之前腰疼,喝了符水就好了;张梁虽然结巴,但吆喝起来也越来越顺口,从“卖糖葫芦嘞”改成了“符水……符水好喝,保平安!”

生意越来越好,每天能卖二三十碗符水,赚七八十文钱。

张角还发现,村民们不仅自己买,还会介绍亲戚朋友来买,有的甚至一次买个三五碗,说要带回家给家人喝。

到了月底,张角算了算账,居然赚了两吊多钱!

比他预想的还多。

三人拿着钱,在破庙里摆了一桌“庆功宴”——买了一只鸡,一块肉,还有一坛劣酒,吃得满嘴流油。

“哥,咱们现在有钱了,是不是该雇个人帮忙了?”

张宝啃着鸡腿,含糊地说,“每天这么多人,咱们三个忙不过来,有时候还会算错钱。”

张角点点头:“说得对!

是该雇个人。

最好是个机灵点的,能帮咱们收钱、递碗,还能吆喝两句。”

张梁放下酒碗,说:“我……我知道一个人。

村里有个童子,叫小石头,今年十二岁,就是……就是有点结巴,但是人很机灵,还能帮着干活。”

张角想了想,说:“结巴没事,只要机灵就行。

明天你把他带来,咱们看看。”

第二天,张梁就把小石头带来了。

小石头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短褂,个子不高,眼睛却很亮,见到张角,紧张得脸都红了,结结巴巴地说:“道……道长好,我……我叫小石头。”

张角问他:“小石头,你会算账不?

比如三文钱一碗符水,买三碗多少钱?”

小石头想了想,说:“三……三碗九文钱,您……您说买三送一,那……那就是三碗的钱,给……给西碗。”

张角点点头,又问:“要是有人来买符水,你会吆喝不?”

小石头小声说:“我……我会,我能喊‘神……神仙符水,保平安!

’”张角满意地笑了:“行,就雇你了!

每天给你两文钱,管一顿午饭,怎么样?”

小石头高兴得跳了起来:“谢……谢谢道长!

我一定好好干!”

就这样,小石头成了张角的“客服”。

每天早上,小石头早早地就来帮着准备符水,摆好摊子;有人来买符水,他就帮忙收钱、递碗,还结巴地吆喝;中午,张角就给小石头买个杂粮饼当午饭。

小石头虽然结巴,但做事很认真,从来没算错过钱,也没少给过碗,有时候还会帮着劝村民买符水,说“我……我喝了符水,都不感冒了!”

有了小石头帮忙,张角三人更轻松了,生意也越来越好。

张角甚至开始琢磨,要不要把符水的生意做大,去其他镇上开个“分店”,让张宝和张梁分别去打理。

这天晚上,张角躺在破庙的供桌上,摸着怀里沉甸甸的钱袋,心里美滋滋的。

他看着漏雨的屋顶,想着以后能盖个新庙,娶个媳妇,再也不用蹲在破庙里算卦,忍不住笑出了声。

“符水疗愈副业计划”,看来真是走对了路。

张角觉得,自己离“发家致富”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